- 您所在的位置:
- 海南農業(yè)品牌網首頁
- 海墾農業(yè)品牌首頁
- 品牌資訊
- 文章頁
符小琴:讓更多人品味海墾茶香
發(fā)布時間:2020-05-21 16:44:00 作者:
當前正值采茶季,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烏石鎮(zhèn)白石嶺茶園景色怡人,嫩綠的青芽掛滿枝頭,而山下的嶺頭茶廠,工人忙得熱火朝天。這片茶園,是海南農墾烏石白馬嶺茶業(yè)有限公司嶺頭茶廠技術員符小琴結緣茶葉、揮灑汗水、收獲茶香的地方。
“我24歲嫁到瓊中,進入嶺頭茶廠學習制茶。最初什么都不會,一點點跟著老師傅學,一晃20年過去了。”5月19日,符小琴接感嘆道,“夏天制茶很辛苦,尤其是燒鍋爐的同事,在內外高溫的烘烤下,經常汗流浹背。”
這20年間,肯吃苦、敢創(chuàng)新、有情懷的符小琴從“制茶小白”成了當?shù)赜忻闹撇枘苁郑⒂?014年獲得海南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。這些年,她帶著團隊攻克雨天、高溫干旱天氣加工茶葉的技術難題,相繼開發(fā)出“馬霧珠”“白馬駿紅”“白馬駿璽”等一系列高端茶。茶越做越香,包裝越來越講究。
現(xiàn)在的符小琴已經不是簡單的制茶工人了,驗收進廠的茶青、指導工人制茶、通過品茶尋找工藝瑕疵等都是她的工作內容。“就拿白馬嶺綠茶來說,如果喝起來有澀味,茶湯色澤偏黃,很可能是因為茶青炒得不夠,殺青沒‘殺透’;但要是‘殺青’太過了,茶又會有焦味。”符小琴說。
對制茶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技術標準都爛熟于心,靠的是平日里堅持學習鉆研。一直以來,符小琴苦練技術,一粒一粒做珠形茶,一次次用手感受茶溫,通過每一次揉捻訓練自己對茶的感覺。即使在茶廠訂單減少、經營遇到困難的那些年,她也不舍得離開,那一眼望不到頭的茶園在她眼里是不可多得的寶貝。“海南山好、水好,種出的好茶應該走進更大的市場。”她說。
從2009年開始,生產經營一度陷入困境的茶廠計劃研發(fā)新產品。但是新產品怎么研發(fā)?沒人知道。后來,符小琴加入新產品研發(fā)和加工團隊,每天用少量的茶青原料做試驗,采用不同溫度殺青、揉捻、發(fā)酵、烘烤,反復研究和試驗,虛心請教老茶工。“那年一整個夏天,我們是在車間里度過的,每天工作至少10個小時。”符小琴說。
到了2010年底,符小琴團隊探索出了一套可行的茶葉加工工藝流程,研發(fā)出多種新產品,助力茶廠扭虧增盈。“看到我們生產的綠茶和紅茶不僅獲得海南老百姓的認可,在內地不少城市也很受歡迎,便越發(fā)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符小琴說。
去年,符小琴又帶領團隊研制出紅茶餅、白茶餅等新產品。在她的建議下,茶廠開展墾地合作擴種茶園,吸納當?shù)?0多名村民種茶采茶。“我們不僅希望家鄉(xiāng)茶可以越走越遠,讓更多人品味海墾茶香,也希望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。”符小琴的愿望質樸而美好。